PC端下载
安卓端下载 安卓端下载
ios下载 ios下载
返回顶部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十篇[智能律师软件]
  • 发表时间:2024/4/17 14:42:10
  • 阅读量: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1

  心医国际是专注于医疗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公司致力于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医院临床业务系统软件和医疗信息技术服务。

  心医国际目前拥有员工150多人,覆盖了全国80%左右的区域,先后在大连、沈阳、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在北京成立了营销中心,并在郑州、长沙、成都、西宁等多个地区成立了售后服务分支机构和高效服务团队。目前成功服务于青海省卫生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医学院沈州医院、天津武警总院、天津南开医院、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200余家。

  伴随香港世铭投资正式注资,心医国际将全面与国际接轨,公司的目标是五年内努力成为中国数字医疗系统领域最专业和最具价值领军企业,业务规模突破10亿元,客户超3000家,并成功实现上市。心医人怀揣着致力创新、服务医患的坚实信念与您真心相伴,共赢未来!

  企业优势和特点

  优秀的团队是心医国际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级管理层与研发团队都有丰富的专业背景,平均拥有15年以上的医疗或IT行业经验,80%以上的团队成员拥有医学学位或相关临床经验。无论从产品的研发还是市场的推广以及相关的服务,都会紧紧贴近客户的需求,以最简洁最实用的方案解决客户的问题,努力成为“您医院的医院”。

  企业在信息化领域的贡献和表现

  心医国际自2011年正式进入市场以来,已经成为近年来医疗IT领域成长最为迅猛的公司。从一次性获得IHE全部认证到一年内通过SFDA、ISO9001、ISO13485,从首次参与省级政采项目就顺利中标到两年内迅速覆盖全国范围超过200家以上的二甲级以上医院,心医国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行业和客户的认可,并于2013年初正式获得李嘉诚旗下的香港世铭投资公司的价值注资,成为倍受资本市场青睐的最具成长性的医疗IT企业。

  解决方案简介

  青海省“省、县、乡三级远程会诊平台”的运营建设是以中西部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建设连接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和远程信息共享等远程医学活动,有效提高中西部省(区、市)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该项目目前已经覆盖150家以上的各级医疗机构。

  解决方案在获奖领域的优势和特点

  由卫生部远程医疗产品标准制定专家主导设计,包括了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监护、区域协作、运营维护等模块内容。该解决方案:

  基于B/S架构,客户经安全认证后可参与远程会诊;

  支持各种影像格式,支持各种数据采集方式;

  支持固定会议室模式的会诊和移动接入的会诊集成语音/视频能力,语音视频数据实时展现;

  全面的会诊管理,丰富的统计查询和计费功能;

  支持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上下级医院沟通更为顺畅;

  支持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多点质控。

  典型用户案例及用户反馈

  青海省远程会诊系统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省级医院与各州县医院共开展远程会诊超百例,省级医院面向各州县医院共举办远程医学教育讲座千余人次。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使省级医院与各州县医院加强了医学交流,促进了各州县的医疗卫生技术的提高,方便了患者的就医,促进了青海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了省级中心医院与各州县级医院的沟通交流。依托远程会诊系统,各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开展了诸多例会诊,和诸多远程教育学习,通过对现实病例或专业讲座的讨论与讲解,加强了各医院间的沟通交流,使县级医院医生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方便患者就医,减轻患者痛苦,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使患者不用赶路、不用排队即可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临诊,省时省力省财。

  系统为数字化的青海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远程会诊系统项目是青海省数字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部分,它很好解决了相关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应有的功能,是青海医疗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建设。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与大通县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案例

  2012年8月29日,大通县人民医院接待了一名马姓患者,该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髋部及右大腿疼痛,曾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术后好转出院,但十天前双髋部及右大腿疼痛明显加重,故来大通县人民医院就诊。

  接诊后,大通县人民医院立即对该患者进行拍片检查,以“双髋部及右大腿疼痛待查”收住院。同时,鉴于此患者病情复杂,随即向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发出会诊申请。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到申请后,立即组织专家对该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2

  建立平台和网络,实现软硬结合

  自治区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生本有表示:远程医疗不同于面对面交流,对于音视频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要求很高。如果在远程会诊过程中,突然画面不动了或声音没有了,会对会诊结果产生影像,因此远程会诊要求网络线路不能出现延迟和丢包现象。除此之外,远程会诊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较高要求,而远程医疗专网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他说:“9月底,覆盖全疆的专网即将建成,为了促进远程会诊业务的开展和普及,自治区卫生厅正在研究统一支付远程医疗专网的网络使用费,以减少医院的负担。”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原来QQ式的软视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远程会诊的需要,自治区医院远程会诊系统采用的是软视频和硬视频相结合,双系统运行的方式。医院采用思科网真技术与华海公司国内领先的专业PACS影像和病理系统相融合,实现了非常好的交互性,提高了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诊断质量。

  实现远程会诊与临床系统的整合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3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各种通讯和电信技术,将医疗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用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远程医疗服务主要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咨询、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远程医疗对于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医疗服务,增加医疗覆盖,提高落后地区医疗水平,减少医疗错误以及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政策支持和市场巨大,目前国内正掀起一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的热潮。很多厂商各显神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以电信网络、互联网、卫星等作为载体,通过视频会议、流媒体传输等技术手段开发了很多远程医疗系统和解决方案。但需要指出的是:技术手段在远程医疗中固然非常重要,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传输和通讯技术,远程医疗绝不会实现。但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远程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和业务模式。离开了医疗这个核心,远程医疗只能是空中楼阁,是先进技术的堆积。因此,只有将技术与医疗业务、流程、管理和运营相结合,才能发挥远程医疗应有的作用。

  其实,国内一些地区至少在2005年前就已经建成了远程医疗系统,其中一些项目甚至可以覆盖全省。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中能够良好运行,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这表明是远程医疗本身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远程会诊只能在具有资格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并且会诊双方医生之间是咨询关系。但是,通常远程会诊双方在设备、技术、知识和业务水平等方面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申请医院所作的检验、检查和诊断是否规范准确?申请医生能否为会诊医生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会诊医生能否根据申请医生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给出正确的咨询意见?下级医生能否真正理解会诊专家的建议,并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处置?会诊双方医生是否有完整合法的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如何认定?这些问题都是困扰远程医疗具体实施的流程和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远程医疗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很多地方远程会诊没有收费标准,即便一些地方有收费标准,远程会诊费也是属于自费项目,医保不能报销。另外,远程会诊是按次收费,不管患者对会诊结果是否满意,是否达到了真正的效果,患者都要缴费。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4

  政府空前重视

  与往常卫生信息化会议有所不同的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厦门市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到会,并纷纷表述对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看法。

  备受行业关注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无疑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这是我国卫生信息化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对卫生信息化投入严重缺位的基本状况。这无疑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国家发改委高新司吴珏处长在大会发言时表示,“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项调研。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在医改过程中必然引发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二是卫生服务的重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卫生信息化涉及到管理理念和利益结构的改变,必然遇到不同的阻力和挑战。”

  吴珏还表示,“国家发改委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信息化,高新司正在制定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重大工程的计划。我们建议大家在信息化中注意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孤岛的问题。第二,重硬轻软的问题。第三,投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短期看会有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营运有问题,难以贴近群众实际需要,需要调动社会资源。第四,多头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医药卫生部门的特有问题。卫生信息化涉及医保、社保等不同部门,部门各自为战,影响整体推进,这也是医药卫生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发改委愿意和大家共同努力,在上述方面取得突破;目前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医改办协商,启动区域医疗试点、远程医疗试点。”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对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共有“重点任务”,除了此前公布的、并已广为流传的“3521”(“3”意为建设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表示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2”意为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1”代表一个国家卫生信息专网)外,最终版本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又增加了两项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安全体系建设。简称为“35212”。

  “卫生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思路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孟群说,“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

  关于下一步工作思路,孟群提到:“卫生部将组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力量,集中智慧,集中时间,集中办公,统筹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尽快研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大督促指导的力度。”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吴琦介绍了目前的工作计划。一是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二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研究下发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

  三是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是以点带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六项试点:(1)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按照每个村卫生室4500元标准补助;(2)开展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5省(区、市) 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3)县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4)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5)支持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央补助每个城市2000万元,其中1800万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6)支持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建设,2011年〜201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逐步在全国除省会城市以外的310所地(市)综合医院和2572所县级综合医院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每个地(市)综合医院补助650万元,每个县级综合医院补助280万元。

  四是开展卫生信息化标准工作。2010年〜2011年底,完成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平台为建设重点的有关信息标准与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发表了题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演讲,建设国家卫生信息专网是“35212”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华大学将参与其中。

  点面结合

  探索电子病历

  孟群用“三个最”来强调电子病历(EMR)和居民健康档案(EHR)的重要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最基本、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医药卫生基础数据资源。”

  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为破解电子病历难题,卫生部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试点,另一方面抓紧制订出台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功能规范。

  在前一段时间电子病历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建设方案涵盖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维的一系列工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张成普介绍了盛京医院的电子病历试点经验。11月中旬,“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刚刚在沈阳召开,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盛京医院。据介绍,盛京医院拥有4388张开放床位,2009年的门诊量是242万人次,2010年实行了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并在门诊试点推行EMR。

  “盛京医院实施电子病历的主要经验就是要以临床应用和医疗管理为主导,要比较实用,要解决临床问题。”张成普说。

  目前,盛京医院的住院病人已经全部用上了EMR,门诊EMR正在试点推行,并集成了各种医疗信息,譬如:电子体温单、电子医嘱单、重症报告和肿瘤报卡等;系统还能自动生成麻醉记录单,解决了麻药使用监管困难的问题;还能将无线查房的录音自动嵌入到EMR系统。

  张成普还介绍了EMR在医疗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者可以实时调阅和检查病人的病历;对于书写不规范的情况系统可以自动反馈;基于EMR优化了会诊流程和电子交班流程;电子签名完成后,系统可以自动提示查询和监管;麻醉科、病理科、输血科以及院感科等科室都能共享EMR的信息;系统还具备危重症自动分析评分预警功能。

  厦门长庚医院行政中心特助何国豪介绍了长庚医院实施EMR的经验,长庚医院下属的10家医院已经100%实现了电子病历,并且在10家医院内实现了信息共享。何国豪认为,需要有四个要素来保障EMR的成功实施:首先是法规保障,要颁布医疗法,赋予电子病历以法律基础;二是管理保障,要设置并运营医疗凭证管理中心;三是标准,电子病历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及交换;四是要对电子病历的内容设置一个基本格式。谈到EMR的未来发展,何国豪认为EMR将在四个方向上不断进步:法规面、标准面、推广面和安全面。

  区域卫生信息化急须配套软环境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认为,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化至少缺乏五大支撑:一是标准;二是流程规范;三是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而不是面向医疗机构或者政府管理部门的;四是法,缺少法律保障,“如果国家立法的程序很复杂,很难短期内实现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先颁布一个‘部长令’呢?”五是关口,“要设置一个IT厂商的准入原则,这个原则至少包括两点:符合标准、承诺开放接口。”

  厦门市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方面堪称佼佼者。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在会上介绍了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情况和经验,整个系统包括六个平台:一是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市民可以预约挂号、调阅健康档案、查看检验报告等;二是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平台,可以调阅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避免重复检验检查、不合理用药等,厦门市有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100%预约挂号,并能预约到具体的时间段;三是面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平台,市民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能够自动转化成为社区的健康档案;四是面向妇幼保健的信息平台;五是面向第三方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六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平台,可为管理部门提供日常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

  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建设也日益摆上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议事日程。

  远程医疗不再沉寂

  11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几个部门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面向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拨付27亿元,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其中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远程医疗和远程培训。而近年来一度沉寂的远程医疗,在本次大会也成为十分活跃的议题。

  事实上,新医改方案早已明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有四大优势:访问(无边域限制),质量(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服务),高效(提高效率)和收入(降低成本,使医疗机构利益最大化),这就好比是一个凳子的四条腿。”美国远程医疗协会首席执行官Jonathan Linkous说。

  在下一步工作计划中,孟群明确表示要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具体有四个要点。一是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在中西部地区每个省份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开展试点,每个县的一家综合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每个系统补助50万元。二是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三是在卫生部所属的综合医院建立远程医学综合服务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医疗设备和完善的应用系统软件,开展高端远程医学活动。在西部地区每个省选择2所省级综合医院,或2所地市级医院医院,建立远程医学中心,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实施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历切片等高端远程医疗业务。第四,该项工作要见实效,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介绍,北京将对口支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医院和陕西神木县医院,上海将对口支援云南。“中日友好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将建设3D手术会诊中心,为边远地区提供3D的手术指导。”许树强表示,“此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先做2D,再做3D,2011年3月30日完成第一阶段。”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5

  “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英文名为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法律诊所教育的形式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当法学教育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时,法学院引用了“诊所”的称号,就产生了“法律诊所”这一法学领域特有的名称。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做法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即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

  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我国借鉴美国法学院的经验,首次在全国7所高等院校尝试运用诊所式法律教育方式开设“法律诊所教育”选修课程。这7所院校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

  当事人,办理真实的案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这里主要介绍“模拟角色训练与评价”和“真实案件的”两种教学方式。

  1.模拟角色训练与评价

  模拟涉及角色扮演技术,学生并不接触真实的客户案件。他们在课堂上在虚拟的场景中扮演律师,与其他学生扮演的当事人会面咨询,与其他同学或教员扮演的证人、对方律师、政府官员或法官就案件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谈判、辩论、调解或审理。

  作为一种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教学模式,模拟具有不少优点。由于指导教师完全控制场景,可以为最理想的教育目的来设计学生的活动。模拟练习允许学生犯错误,他们可以在灾难性的后果中汲取教训,而这些错误是在真实的办案工作中不容许发生的。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便于在单一场景中培养多角度观察力。

  学生在有系统的模拟教学计划的实践中,学会如何从扮演角色中学习,即从角色的准备、角色的体验、角色与对手的冲突、角色的转换、以及亲身体验角色后的反思中进行学习。除了在亲自体验中锻炼了专门的法律技能,学生们还能通过这种训练,成为一个更好的、更自觉的、更成熟的学习者。

  指导教师设计各种模拟练习,如客户访谈、客户咨询、调解和法庭辩护角色的扮演。在模拟角色训练中,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准备角色,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其担任的角色中学习。

  例如,当学生的角色体验是初次会见客户了解基本案情时,这一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为会见做准备并与指导教师讨论面谈方案;第二步,学生小组单独会见客户(有时是真实的委托人,有时是由老师或同学扮演的当事人),有些情况下教师会到场,但不会当着客户的面发表意见;第三步,学生与教师讨论会见结果,一起分析学生在会见中的良好表现及不足,以及从这次经历中应当汲取的经验。美国法学院的做法是为模拟会见客户录像,或用单面镜子观察学生会见客户的表现,事后让学生自己和其他同学通过回顾评价当时会见的表现。我们由于经济的原因,通常采用课堂演示和录象评说两种方式。

  模拟后对自己所做的进行批判性的检查。这种分析和检查的益处在于:

  (1)通过帮助学生评价和修正在做模拟练习时已尝试过的技巧,加深印象,期待在以后的实践中有更佳表现;

  (2)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批判态度,不断以此检查自己和监督他人;

  (3)培养善于总结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总结中不断积累有益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实践机会中。

  法学院是法学教育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学生从法学院毕业后在成为律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每天都会与实践接触,实践中可以学到的东西远远多于法学院可能讲授的理论。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也是法学院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能否有效地利用这种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律师在实践中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评价自己和其他律师的表现。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熟练运用这种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有:

  (1)在实践中,边评价边学习

  前提是要学会从自己工作的环境或角色中退出来,这样才会持有更为超脱的态度,对以往的工作或角色进行评价,而后继续投入这一环境或角色中去进行工作。模拟练习中的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能力,因为它使学生习惯于同时从两个角度观察人际关系。

  (2)在实践中,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严格的批评性回顾

  这对于从实践中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它可以培养对实践经验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二,可以使自己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冷静并且不为自己辩护;第三,有助于分析自己的表现,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是模拟练习中评论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价其他人的表现和经验来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假设如果自己是对方时应该怎样表现。这也是模拟练习中评价阶段的一个重点。在评论阶段参加练习的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评价自己的表现和同组其他同学的表现,教师也可评论学生的表现。但评论的目的不是判断学生的能力和成就,而是使学生能够找到一种进行自我批评的方法,能够评估自己在练习中为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是否适当。同组的同学和教师参加评论,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评论,而是为了从中学习。因此,评论不是使人尴尬的事情,我们不是在研究练习者的能力,而是在研究练习者的行为是否正确。

  由此可见,法律诊所教育鼓励学生批评性的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习,才是职业教育的精髓。

  2.真实案件

  直接委托人的案件,是法律诊所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运用判断力、训练法律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理清事实真相的最佳途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而模拟练习、案例讨论等都不过是现实的替代品。在真实的不是人造的现实生活中,场景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为律师所知晓,甚至有的委托人对自己的律师也不讲真话。学生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人或意料之外的事儿,打破了他们一切尽在自我控制中的幻想。现实要求他们直面一个一切不受自己控制的世界,并且提供了一个机会,试验在这样的世界里,他们将怎样有所作为。了解事实、运用证据,寻找真相,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个律师的职责和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真实案件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法律,而是整个律师工作的过程。因为法律知识只能使人们从理论上理解律师的工作,而要培养必要的技能,还必须从实际工作中去获得。诊所教学还运用定期的课堂案件讨论会,为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一起交流办案心得,切磋办案技能、讨论解决案件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创造了机会。

  总之,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且随堂变化,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和案件需要时时调整,有时是一种方式的运用,有时是多种方式的组合,但万变不离其宗,诊所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是:要求学生从经验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

  (四)培养另一种思维方式

  传统的法学教育重视对学生学理性思维的培养,将正义和公平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并通过讲授达到植入学生头脑的目的。这本无可厚非,但却使得学生在面对现实和考虑具体问题时不由自主地直接去探究公正与否,合理与否,而忽视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各方面利益的权衡,结果往往陷于抽象的价值判断,难以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们经常会以一种力求中立和客观的角度做出判断,我们称之为“法官式的思维”,因为它注重单纯的理性分析和依法办案。

  诊所式法律教育要求学生用律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法官角度对事物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学生们要注意并认真思考每一个办案细节,即便是对案件的处理并不会起重要作用的环节也应引起注意。不要简单地对事情作出判断,要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要考虑法律与事实背后的联系,甚至要去推测和判断法官和对手的想法,了解案件所具有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利于委托人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因为世界上

  的事并不总是处在是与非之间、黑与白之间的鲜明对照,还有灰色地带、还有五彩斑斓。因此,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正直、诚实、善良的为人之本,又要教会他们公开、公正、公平的法律人信仰,还要教会他们应对各种事情、各色人物的本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独特的评估方法

  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教师和学生都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唯一的,即以学习成绩来进行评价,同样这个标准也适用于对教师的评价。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无法找到除学习成绩之外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方法。而我们的本科考试中更多的是对记忆力而不是对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测试。这种形式的教育很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学生在提问回答式考试中,并不是独立地去思考他们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而是以一种他们觉得能迎合教师观点的方式回答问题。造成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无法得心应手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而诊所式法律课程结束时是没有考试的,它根据教学目标创造出一套全新的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同样适用于对诊所教师工作的评价。它的确立同样是对传统评价方法的挑战。在诊所式教育课程中,学生对自己评价的重要性远远要超过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他们更加关心他们所承办的案件的成与败、得与失,他们更加关心当事人对案件结果的感受,也更加注重自己承办案件的感受。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也同样是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时所关注的焦点。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案件的成败固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在承办案件的过程中真正地成长了,是否得到了他们所想要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和知识?如果得到了,即使案件没有成功,他们仍然会得到很好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实施的。

  目前人大法律诊所采用的教学结果评价体系是:1.学生自我评价;2.客户评价;3.学生办案小组内互评;4.老师评价。结业成绩是建立在四部分评价的基础之上,共同组成诊所学生修完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三、诊所法律课程所取得的成绩

  (一)更多高校引进了诊所课程

  10余所高校陆续到北京旁听我们的诊所课程,为在下学期开设此课程做积极的准备。

  (二)促进高校间、教师间教学经验的交流

  (三)教学方法辐射其他学科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严肃学习变为快乐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本”、“ 平等参与、平等教学”的教育理念。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有借鉴和辐射作用。

  (四)诊所教材出版在即

  正合力推出自己编写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一书和翻译的相关书籍。

  (五)召开国际国内诊所教学研究

  2000年12月初人大法学院50年院庆之际,组织召开了“诊所式法律教育与21世纪法学教育改革论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六)利用媒体关注扩大诊所影响

  两年来,等十余家有影响的媒体宣传报道过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在中国的进展情况。

  (七)诊所学生收获颇丰

  学生普遍喜欢诊所课程,感觉学习收获很大。

  (八)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在目前我们的法律援助资源还比较贫,法学院法律诊所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一支很好的高素质的法律援助力量。

  (九)促进法学教育改革

  法学院已对传统法学教育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方法拟法庭教学方法,实习方法基本上是为了达到一个主要目的,即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法律,忽视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的启示下,我们认为应当对法学教育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课程设置方面

  在进行法学理论教学时几乎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过少的实践课程不但不利于学生们消化所学的法学知识,让学生实际操作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就应该彻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把法律职业化教育置于教育目标的首位,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2.教学方法方面

  如在保留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推行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等,丰富教学手段,一些法律职业技能,强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评价方式方面应有所变化,

  3.师资力量方面

  可以通过聘请资深法学专家、有经验的法官或律师作为客座教授,举办讲座,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掌握法律职业基本技能,为他们将来从事法律职业打好基础。

  实习单位接纳实习学生,通常做些琐碎的杂务工作,他们很难得到操作具体业务的机会。诊所式法律教育不仅包括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包括许多实践性课程和一系列社会活动。而且这些实践性课程和社会活动是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而开展的。

  四、诊所式法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诊所学生的准律师身份的问题

  作为“准律师”的诊所学生,要想象律师一样开展法律实践,无论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对法律诊所开展的法律职业化教育形成巨大的障碍。在美国,通过颁布特别法令赋予诊所学生“准律师”身份。

  (二)法律诊所经费问题

  中国的诊所老师是在超负荷运转,是在用热情、责任心、使命感、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弥补法学教育制度中的不足。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6

  【关键词】法律诊所;本科生;能力培养

  一、法律诊所教育概述

  法律诊所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指仿效医院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运用,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缩小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和法律职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方面提高的一种法律教育模式。它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基于当时美国法学教育制度中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而产生。其基本功能定位于:为社会提供一定法律服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责任心。现在美国法律诊所教育已成为所有法学院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最近5年以来,自己承认曾经作为诊所法学教育的教授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800人,诊所法学教育的教授非常自豪地宣称,诊所法学教育是最有意义和最成功的教育进步。拉美、非洲、西欧、东欧、澳大利亚、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院校也已采用这教育方式。20世纪60年代印度的德里大学就引进了案例教学法,开始探索法律诊所教育;英国和澳大利亚均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法律诊所。到了20世纪90年代,法诊所课已成为东欧、南非等国家法学院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法律诊所教育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自2000年9月法律诊所教育引入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校的法学院相继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并成立了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截止到2010年6月18日,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共有134个会员院校,其中已经有82个会员院校开设了诊所课程。法律诊所委员会的委员们在提高学生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开展法律诊所课的必要性

  (一)弥补传统法学教育缺陷

  美国著名大法官霍姆斯指出:“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的司法考试更多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而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这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往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独立的处理法律问题。法诊是一门法律实践教学课程,其直接定位于培养学生法律实务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处理法律实务问题。它最大优势在于学生接触的是真实案件,面对的是真实当事人,遇到的问题对学生不仅是新的,对指导教师也是新的,对双方都是一个挑战。在解决案件中,学生就能学到很多在原来的法律教育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待人接物的技能,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实际操作的技能等,这就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的不足。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法诊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诊所教育中,学生在法律职业人面临的处境中讨论和研究案件的不同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极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它迫使学生面对真实案件,面对急切需要他们帮助的当事人,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法诊教学中,始终奉行“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课程内容应随时根据学生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不偏离基本目的的调整。在诊所的课堂上,学生来讲解与分析自己承办的案件,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现问题,并对每一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只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很多时候像一个配角,只是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是主体,他们完全可以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因为学生是案件的实际承办人,他们要对当事人负责。这不像在律师事务所实习,跟着律师跑,自己只是帮手、学徒,办案的结果与自己无关。这种责任感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有助于培养律师思维

  美国法官都必须有执业律师的经历,没做过律师就做不了法官,这是由美国法律制度所决定的。我国法律虽没有这规定,但种种原因使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不了法院,而多数要从事法律服务,如做律师。做律师得用“律师思维”,多为自己的当事人着想。而做法官得用“法官思维”,要维护法律尊严。这两种职业的角色理念、思维方式、执业技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教育模式倾向于“法官思维”的培养,案例分析做起来都像法官断案,教师也习惯于以法官的身份教学,一些案例分析教材和国家考试题目的答案也是法官断案式的结论。法诊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它将学生置于律师的位置,要学生做出无数个决定,就好把学生推上了“手术台”,使学生有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进行自我批判,还要对法律制度、社会以及政治范畴做出批判性的分析。学生不仅会掌握学到的具体法律知识和规范,而且学会逐步适应社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法诊的案件多为真实案件,不再是预先有答案的案例分析题;对学生而言,其目标不再是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谋取合法权益,为当事人谋取的利益就是自己的成绩,学生为此会想方设法去说服法官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起了律师思维模式。

  (四)有利于良好品德培养

  1.增强社会正义感与社会责任心

  培养法学院学生的社会正义感与社会责任心应当是法学院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青年学生涉世不深,心中既充满理想,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与干扰,在不当利益的诱惑之下可能会丧失社会正义感与社会责任心。办理真实案件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接待当事人、调查取证、查阅资料、思考个案、和解调解、参与庭审等等过程,无不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锻炼。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正义、感受法律的力量的同时,会促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极大地提高。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通过接触身边发生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认识到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能明辨是非,增强社会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

  2.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很多当事人都把希望都寄托在受委托的学生身上。这无形中都会给诊所的学生带来工作压力。并且,从事法律服务工作,难免接触社会的丑恶现象。如果学生过多地接触这类案件,很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但其积极作用比消极作用要大,主要因为,学生迟早都会接触社会,如果在校期间产生了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消除其对个别现象的激烈情绪,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必要的职业恐惧心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与胜任法律工作。

  三、开展法律诊所课的建议

  (一) 应在大三开设

  在美国大学的法学院把法律诊所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有的学校在三年级才开设,修完该课程可获一定学分。对本科学生开设法律诊所课程, 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 这个条件必须是他在对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掌握之后,才能够进行法律诊所教育。原则上我们应该尽可能把法律诊所的课程往后推,推到三年级或者四年级。三年级的时候,三大部门法和诉讼法都学完了,学生对我国的法律体系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掌握,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再把理论运用实践,学生在接手具体案件时会顺利得多,对法律应用能力的掌握会更强。

  (二)学生的挑选

  法诊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如何挑选诊所的学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加入法诊学生人数应限定。一般来说,以一个诊所教师指导8名学生为宜,最多不得超过10人,以便给诊所教师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办案,保证案件的质量。第二,要有挑选学生的标准。一般来说,进入法律诊所的学生对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要比较熟,以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较适宜,因为他们已学完实体法和程序法。第三,不仅仅考虑他的知识能力, 我们还要考察这个人是不是有公益心, 道德品质是不是过关。因为诊所式教育, 很多情况下是要从事法律援助服务, 需要一个非常有爱心, 愿意将自己的热情奉献出来, 参与到公益诉讼当中。另外,挑选学生还应考虑到学生个人意志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才等综合素质,因为学生要接待当事人,办理真实案件。笔者认为,采用学生提交申请和教师面试的方式来决定学生人选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资源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上这门课。大三的两学期都可开设法诊课,每期35人左右,从优录取。学生到了大四,还可以申请上法诊课,大四学生应优先录取。

  (三)教师的选择

  法律诊所的教师应具备以下标准:要对法律诊所教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法律职业责任感和严格的自律性。如果现任法学教师不够,诊所可聘任资深的律师或退休在家有丰富职业经验的司法人员担任。

  (四)建立学生自我评价系统

  在现有教学模式中,无法找到除学习成绩之外更加客观的评价方法。法诊教育是根据教学目标,创造出的对学生的新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也同样重要。它是对传统评价方法的挑战。在法诊课程中,学生对自己评价的重要程度远远要超过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他们更加关心他们所承办的案件的结果和当事人对案件结果的感受,也更加注重自己案件承办的感受。学生关注的焦点也应当是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案件的成败固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承办案件中是否真正地成长了,是否得到了他们所想得到的方法、技能和知识。如果得到了,即使案件没有成功、他们仍应得到好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实施的。

  参考文献

  [1]魏昕,刘放鸣,魏建文,曾殷志.特色与优势:诊所式法律教学构想之一[J].法制与经济,2008(1).

  [2]胡田野.初任法官培养与诊所式法律教育[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陈中泽.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交通高教研究,2002(02).

  [4]张文静.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实践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司法,2008(02).

  [5]姜素红.法律诊所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1),4:6.

  作者简介: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7

  2011年3月14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人委”)公布了《关于贯彻落实王荣书记调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通过各项医改措施,让市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政协委员庞勇也指出,“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就医模式的形成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状况却显现出这只是一种共同的“理想”,也只有采取切实措施才能实现居民就医模式的大转变。而医疗服务整体较弱也是制约社区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服务手段、医生资质均无法与大医院相比,制约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群众从意愿上倾向大医院,即使小病也不愿意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这表明病人首先就对社区服务的质量有所怀疑及抵触。

  由此,“市卫人委”在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完善新型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建立分级诊疗、分片转诊的上下联动机制。在社康中心内涵建设方面,配备完善资源和服务功能。

  今年,深圳市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工程,市民持社保IC卡,通过医院自助终端机挂号、分诊、缴费,简化了就医流程。同时,持卡人和经授权的医生可以通过集成系统查询健康档案。到年底,该市所有公立医院都将采用这一系统。从今年起,市卫任务还将完善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公开、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满意度评价、投诉管理等服务。另外,医疗机构联网运营按照新型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架构,以城市功能组团为基本单位,以各区域内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和技术指导单位,推动组团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联网运行。联网医疗机构实现差别化服务,医生多点执业,卫生资源共享,建立分工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服务提供更加高效的现代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分片转诊、社区首诊模式,将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通过“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制度,为基层首诊的病人提供转诊绿色通道。

  为了响应医革政策,迎合医疗市场需求,解决双向转诊、多项转诊、远程医疗会诊等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深圳市一康智科技有限公司克服诸多阻碍,研发了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产品,它属传统设备带,与现代信息化智能产品完美结合,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带,是远程医疗管理服务系统终端执行者。其具有医用气体功能、智能呼叫(视频对讲,实时监护)、智能床头灯(LED,亮度、方向可调)、多功能接口(USB、网络接口、电话接口、串口)、智能软件(与HIS系统无缝连接、查询医患信息、医患沟通窗口)、便民服务(出入院流程、陪护、交通、餐饮、住宿、洗衣、购物、娱乐视听)、基于治疗功能的配色方案、扩展功能(移动医疗、健康卡、FRID)。

  这一款具有专业化,人性化,智能化的高性能产品,解决了看病难,挂号难,就诊难,手续复杂等问题,节约时间,省去很多就诊前产生的费用,它可以接受、归档、转递所有可能的医学文件,各个医院、诊所之间可以很快交换医疗信息和检查结果。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在转诊中,可以直接调出病人的数据资料、卷宗、图像和实验室数据,并在电脑终端前与专家讨论。”同时,数据库中还储备有患者的医学信息和有关各种疾病的参考诊断意见,这有助于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是一款面向病人,直接服务病人的智能终端。它主要包含病房智能终端、社康会诊终端、农村急救终端。

  病房智能终端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智能数字化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设计的产品。其中医用气体功能能满足病人吸取氧气、负压,视频对讲功能使医护人员更详细的了解病人情况,减轻医护人员查房工作量,增加医护人员对重点病人的查房频率。智能电子病历能方便医护人员了解病人基本情况,为医院节约资源,满意度调查可更完善医院管理,费用清单使得病人实时查询了解消费情况。娱乐视听舒缓了病人情绪,创造了温馨的环境,移动医疗扩展接口支持远程会诊,健康卡接口支持费用刷卡、健康信息查询等。

  社康会诊终端主要以解决大型医院和下级附属小型医院,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的会诊、双向转诊等问题为设计目标的产品。其中,视频对讲功能解决大医院的专家无需亲临就能直接指导小型医院或社康中心诊疗,转诊软件能通过检测设备检测病人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上级医院,即刻便可得到上级医院专家诊断的结果,从而提高双向会诊效率。同样的,健康卡接口支持费用刷卡、健康信息查询等。社康会诊终端由此提高了分级诊疗、分片转诊、双向转诊效率。也提高了大型医院专家会诊频率,社康的权威性,提高病人对社康的信任度。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8

  《方案》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十二五”期间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巩固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经批准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不过,如何能够让患者对基层医疗增加信心,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

  协作模式

  改变就诊模式

  在当前的医疗体系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基础的HIS等医疗系统,还是预约转诊平台、远程影像会诊、“医联码”等应用,都离不开IT架构的支撑。如今,针对就诊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疗协作模式开始崭露头角。

  “对于‘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思蜀援川’项目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大光华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国恩近日在《协作模式引领医疗卫生体系变革――“思蜀援川”医疗卫生项目效果评估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会上表示,“这一项目提升了医疗的‘可及性’”。

  2008年的5?12大地震使我国四川等地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灾难发生后,思科投入约3.25亿元人民币,与中国有关方面一起启动了“思蜀援川”项目。这一项目从基层医疗的基本点出发,主要包括了协作式医疗技术(包括远程医疗和院内互联)和区域协作医疗网络云技术。

  刘国恩认为,“思蜀援川”项目在医疗协作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基于医院内部协作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网络化的应用和符合医学要求的网络设备(包括提高临床效率的解决方案)。

  二是基于医院之间协作的解决方案,各远程医疗中心配备了思科网真系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和远程影像诊断。同,移动医疗车上也配备了思科网真。

  三是基于整个区域协作的解决方案,区域协作医疗网络云平台以数据中心作为集散节点,将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大型综合性医院和卫生局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云。

  《报告》认为,区域协作医疗网络云有别于传统的医疗服务的提供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它能够在医疗网络的不同层级上使得各医务人员交流互动并实现资源共享。

  协作在“思蜀援川”项目中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两辆设施齐全的移动医疗车,其中一辆配备了思科网真系统,用于开展农村地区的心理康复治疗及培训;而另一辆医疗车则配备了各种诊断设施,包括数字X光机、彩色超声和血液生化分析仪。第二辆医疗车主要由汶川县人民医院负责运营,穿梭在汶川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车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远地区患者也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

  “医疗体制改革既有体制方面的因素,又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表示,“在技术层面,协作模式能够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更快地实现变革。”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在今年1月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讲话中表示:“要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在较短间内使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水平,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众所周知,将患者留在基层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是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

  英国Intertek天祥医学检验所总经理陆培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由于医疗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基层医院病人较少,人们更愿意相信大医院。但是,拥有足够医疗水平的医生又很难去到基层服务。“一个医生如果要下基层,必须要在自己本职工作完成且有精力的情况下才能去,甚至还要和自己所在的医院请示、得到审批,所以下基层在现实情况下很难做到。”陆培表示。

  以“5?12”地震前的汶川地区为例,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亟需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医疗服务的质量。然而,除了培训经费有限以外,实际上也很难有办法对分散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全员的、经常性的培训。

  《报告》中提到,“思蜀援川”项目的远程医疗技术使得接受培训和为患者提供服务之间不再相互冲突。例如,在地震之前,汶川县的龙溪乡卫生院每年最多只能派出两位医师奔赴乡外接受培训,而远程医疗系统就位之后,卫生院全部6名医师都能定期接受培训。

  同,远程医疗网络将汶川的医务工作者与整个四川乃至全国的医学专家都联系了起来。现在,远程医疗网络在汶川的站点平均每月有4.5次被用来进行远程培训。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9

  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机和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性也受到普遍关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联合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基于电动汽车CAN总线的远程智能终端,实时监控所有示范运行的电动汽车,确保关键零部件的信息远程实时诊断,保证整车驾驶安全。

  基于电动汽车CAN总线的远程智能终端功能分布

  基于电动汽车CAN总线的远程监控终端具有终端自检、车辆信息上报、车辆状态查询、远程车辆控制、远程车辆诊断、终端自诊断、60小时无操作蓄电池自动充电等功能。终端将信息上报给远程信息服务平台,可实现终端固件远程升级、终端参数远程查询和设置、远程读取历史数据、数据报表等功能。达到24小时监控电动车运行状态、充电状态、静置状态、异常状态,安全情况发生前实施主动救援服务。提供实时在线诊断,主动识别电动车潜在故障,向客户发出人性化保养提示的增值服务,如图l所示。

  基于电动汽车CAN总线的远程智能终端设计方案

  终端设计延用成熟方案,集成在单板完成,主要包含电源模块、2G/3G模块单元、GPS单元、存储单元、CAN单元、U盘及输入信号控制等,终端硬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框图说明:

  (l)电源处理需选用低功耗电源芯片,确保满足静态电流指标及电源适用性指标;

  (2) 2G/3G模块部分考虑硬件兼容性,适用需要不同数据流量场合,当不需要大数据流量时,优先2G模块,降低成本;

  (3)北斗模块是国家推广产品,GPS模块部分预留兼容北斗模块部分;

  (4)核心模块选择车规级芯片。

  1 单片机

  根据目前客户对该设备的性能参数要求,考虑在汽车环境使用,终端选用FREESCALE车载级16位单片机MC9S12XEPIOOMAL,程序存储器为IMB,SRAM为64KB,最大时钟频率50MHz,最大工作温度+125℃,最小工作温度40℃,支持EBI、SCI、SPI、CAN等接口,符合RoHS标准,单片机内部框图如图3所示。

  2 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可使用3G通信模块,以满足需要较大流量网络服务功能的产品,如没有大流量要求,可选用2GGSM模块,减低产品成本。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3G模块有华为、中兴、SIMCOM等大厂家,现挑选主流产品做简单介绍(工作频段、发射功率等指标差距较小的未列出)。

  由表l综合分析,考虑工作温度、静态电流、封装(优选贴片安装,便于批量生产及维护)等指标,优选后3G方案拟选用SIMCOM公司车载级模块SIM5320E(最大发射功率:GSM850≤33dB,WCDMA≤24dB)。

  3 GPS模块

  目前主流GPS模块的简介如下:

  UBlox

  瑞士UBlox的GPS模块市场占有率是全球第一,GPS领域技术最好,芯片的设计、研发、生产都是自己做的。性能和质量方面,U-Blox的自主性比较好。

  Fastrax

  芬兰Fastrax模块采用美国Sirf,uNav,日本Sonv三家的芯片,是Sirf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2012年被UBlox收购的。

  天工测控

  国内的比较好GPS模块的是天工测控,采用Atheros和mtk的芯片。

  日本JRC

  日本JRC株式会社利用自己开发的JRC芯片组研发,它在全球有着最高灵敏度以及跟踪性能,在城市内的环境下有着最高的定位速率及精准性。

  主流GPS模块性能指标对比如表2所示。

  根据我们的小型化GPS终端设计需求,在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后,选用日本JRC的车规级模块G595,该模块在本司多个型号产品中已经成功应用。

  同时,G595模块与北斗模块TD3020C(东莞泰斗公司产品)引脚兼容,只需要更换模块,就可以应用在安装北斗产品的场合。

  4 CAN单元

  CAN单元包含两路CAN接口,一路作为标准车身CAN通信接口,波特率500bps,另一路预留。CAN收发器选用TI公司的12V车载级收发器SN65HVDA541-QI,工作温度40-125℃。最大传输速率为IMbps。支持SAE J1939,NMEA 2000标准的CAN数据接口。芯片内部带过压保护,CANH、CANL管脚耐压值范围27-40V,抗瞬态脉冲电压范围达到200V-200V。

  该款收发器与NXP公司TJA1042T/3引脚完全兼容,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两者均可选用,具体可根据客户需求修改。

  为了保证CAN电路的EMC特性及抗干扰能力,在收发器的CAN总线还加入了共模电感和ESD保护,连接方式见图4。

  CAN驱动模块实现CAN总线通信功能、故障恢复等,CAN应用层同时实现UDS诊断协议。

  远程诊断功能实现

  终端的诊断功能分为被动诊断和主动诊断。

  1 被动诊断

  当诊断仪在线时,终端要响应诊断仪对于终端的诊断请求。

  终端产品的被动诊断包含的内容如图6所示。当图中所示的模块发生故障时,记录下故障的DTC码,保存DTC码,如果是严重故障时,还需要及时向总线报告故障。

  2 主动诊断

  终端作为客户端服务器与整车CAN网络的接口,可以实现强大的在线诊断功能。在线诊断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整车的CAN通信节点;

  2)远程升级整车各个ECU节点的固件。

  诊断整车的CAN通信节点功能实现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从服务器端远程下发诊断指令到终端,终端来发起诊断流程;第二种是终端直接发起诊断操作;第三种是定时诊断方式。

  诊断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

  终端的诊断请求,可以来源于服务器端的界面操作,也可以来源于终端端的命令控制,也可以是定时诊断,定时诊断的话,要预先把待诊断的ECU节点信息保存下来。

  终端在得到诊断请求后,分析诊断命令,同时判断诊断仪是否在线,如果在线,则不进行诊断操作;如果诊断仪不在线,终端发起诊断操作,如果是诊断终端,则直接把终端的故障信息打包。如果是诊断其他的节点,则终端把诊断请求发送到节点来搜集节点的故障信息,如果得到诊断结果信息,则诊断过程结束;如果没有得到诊断结果,则终端重新尝试,3或5次如果都不能得到诊断结果,则认为诊断失败。

  诊断成功或者失败后,终端都要把诊断结果向诊断的发起方说明。诊断的发起方可以是客户的界面操作也可以是服务器端的远程操作。

  远程升级的操作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TB ox自身的升级,第二部分是其他ECU节点的升级。无论是TBox或者是其他的ECU节点,为了保证升级的可靠,TBox要有FLASH区间来保存各个待升级的ECU模块的程序文件,而且待升级的ECU模块的程序需要完整的数据校验机制。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CAN总线的远程智能终端设计,从介绍系统结构原理人手,重点解决了单片机、通信模块、GPS模块、CAN单元的选型,着重介绍远程诊断功能的实现方式,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创新性。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该系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篇10

  海纳医信成立于2008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清华科技园,是由数位毕业于清华、北大,留美学习、工作多年的医学影像领域的专家,归国创立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及相关服务。公司核心创始人及CEO崔彤哲,具有在国外知名公司多年开发国际一流医学影像系统的辉煌经历。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型的领导者,带领着海纳医信走上了一条以技术创新为发展核心,建立品牌型企业的发展之路。

  凭技术实力赢得第一桶金

  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崔彤哲、孙毅、胡晖曾于2002年归国共同创立海纳维盛公司,研发了当时国际领先的网络化三维医学影像后处理系统。产品于2003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成功上线运行,并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包括GE、西门子等国际大企业都来评估过海纳维盛的产品,并作为并购的对象。海纳维盛最终于2004年2月被一家专业做三维影像工作站系统的美国上市企业Vital Images以1800万美金并购。这次并购帮助几名创业者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也有些许的遗憾。“我们遗憾没能把海纳维盛做成一个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品牌,打破欧美企业在高端医学影像系统的垄断地位。当时受制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卖掉海纳维盛也许是我们当时最好的选择……”崔彤哲怅惘的谈到。而对于Vital Images来讲, 并购海纳维盛后,产品线得到极大的增强,销售业绩经历了连续12个季度的高增长,市值也从1.8亿美金持续上升到5.8亿美金,创造了自身发展的一个高潮。

  海纳维盛被并购后,崔彤哲出任VitalImages全球研发总监,负责整合海纳维盛和Vital Images公司的产品线,并于2004年~2008年间帮助Vital Images在美国了三代新产品。2008年崔彤哲离开公司前的最后一代产品Vitrea Enterprise Suite被美国放射学权威网站AuntMinnie评为2009年度最佳放射新软件。

  创业者的成功来源于扎实的技术、先进的理念,以及对医疗影像行业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三人于2008年二次创业成立海纳医信时,仍然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根基。崔彤哲说:“海纳医信拥有专业的精英团队,既有海外归国的专家级、科学家级人才,也有在国内多年培养积累起来的国际级研发团队。我们在深入调研中国医疗信息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医疗影像信息平台HINA MIIS。这一系统为综合性的一体化平台,涵盖全院级PACS、RIS、远程诊断会诊,以及高端的三维医学影像分析处理等主流医学影像功能,以满足从基层到大三甲医院以及区域医疗的全面影像应用需求。”

  中国市场的两大机遇

  基于多年国际化的技术开发和实践,崔彤哲对全球的PACS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面对当今中国PACS市场的现状,他同样有着自己的看法:“目前,PACS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市场表现,在美国也曾经经历过。现在的市场很‘热’,但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了杂乱无序的状况。在医改的大潮下,各省市、地区,以及医疗机构都在纷纷上马大小不一的PACS项目,价格也从几万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不等。用户应用这些软件后,感受肯定会有很大的区别,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第二次选择。这就是一个行业的洗牌过程,技术领先的企业会在大浪淘沙中走到最后。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行业的整合、洗牌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种市场现状下,崔彤哲看到了公司优势与行业发展趋势的融合点,并将此作为重要的市场机遇。崔彤哲说:“机遇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的,在看准这样一个市场机遇后,我们就开始了PACS系统的研发,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客户。”

  北京安贞医院作为国内顶级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之一,对PACS系统的选择一直是非常的谨慎,曾经进行过两次PACS招标,但是最后都因没有找到一个令医院满意的系统而决定暂缓。2009年7月,由于医院320排CT的上线,产生的数据量激增,院方不得不考虑上线一套高性能PACS系统,以缓解大数据量存储的压力。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决定选用海纳医信的HINA MIIS作为其PACS存储系统,北京安贞医院也成为海纳医信PACS存储系统的第一个客户。

  回顾这一案例时崔彤哲说:“安贞医院放射科张兆琪主任在我们创立海纳维盛时就有过合作,对于我们在美国研发业界领先产品的过程非常了解,所以海纳医信才有机会被邀请参与产品的评估。可以讲我们当时是给安贞医院解了燃眉之急。”

  2010年6月,海纳医信的全院级PACS、RIS系统正式上线首钢医院。2010年,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医学专科中心大楼在首钢医院正式启动,又要有大批的高端影像设备要进入医院。也正是由于该中心的启动,使首钢医院需要选择一个更高效、稳定的PACS系统,这样才能支撑新大楼的正式使用。海纳医信经过多次演示,最终获得首钢医院的认可。“当时为了获得医院的认可,我们甚至许诺,上线所需要的所有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垫款购买,如果上线达不到医院的要求,我们硬件都送给首钢医院!”正是崔彤哲拥有的这种壮士断腕的气概和信心,打动了首钢医院,最终选择了海纳医信。

  前期的几个案例坚定了海纳医信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的信心和方向。“也许未来几年中国会出现PACS更新换代的高潮,在这之后,市场也逐步会趋于理性,中国PACS市场将会有全新的格局出现。” 崔彤哲深有感触的谈到。

  谈到中国市场的第二大机遇,崔彤哲介绍说:“这个机遇的发现,是源于微软和卫生部合作的一个关于农村医疗信息化合作备忘录的部级试点项目。该项目是市县乡村信息化及远程诊断会诊平台建设的典型案例,我有幸作为信息化专家顾问的身份受邀参与该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发现,远程诊断及会诊将成为区域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海纳医信成立初始,就毫不犹豫的开始了远程诊断会诊平台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积累,产品推出后,获得了微软试点项目组技术专家的一致认可,顺利承担了这个部级试点项目中组建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平台部分的技术支撑工作。”

  通过这一项目的参与,结合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的国情,崔彤哲预测:未来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影像诊断服务将由县级医院提供。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逐步完善了医院硬件建设,但是在面临医疗服务人员匮乏的问题上又没有快速解决的良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远程诊断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些面临的问题。

  2009年底,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影像远程服务网正式上线。该服务网定位于整合全军专家资源,支援千家县级医院,为基层医院的疑难病症提供远程诊断和会诊服务。崔彤哲回忆到:“当时他们主动打电话说要来我们公司看看产品,结果当天看完后,第二天又带来几个专家,又对系统进行了观摩,而且当场就决定选用我们的系统。”该远程服务网自2009年底上线至今,已成功连接120家市县级医院,为众多的基层患者进行远程诊断会诊服务,并提供相关治疗方案。切实地缓解了基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得全军的专家资源有效服务于地方。

  与此同时,海纳医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案例也同样充分体现了他们用技术解决医疗卫生行业难题的能力。2011年7月15日~16日在卫生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青海省卫生厅在青海省西宁市、海南州及贵德县隆重启动了北大人民医院支援青海“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项目。海纳医信承担了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与会诊平台的建设任务。在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依托海纳医信的系统,北大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为贵德县的一例脑神经疑难病例进行了现场会诊支援,为患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及治疗意见。青海省人民医院、海南州人民医院以及贵德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及医生通过互联网,在各自的医院参与了这次会诊。

  崔彤哲对这一案例十分自豪,与北大人民医院的合作,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项目最终要确定合作厂商前夕促成的。而促成的原因就是崔彤哲到北大人民医院的一次系统演示。崔彤哲说:“北大人民医院一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排在前列的大型三甲医院,我们当时是慕名到医院进行产品介绍的,事先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选择一个远程影像诊断会诊平台。 结果我们当天一介绍完,院方很认可,接下来又连续邀请我们去医院给不同科室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进一步介绍,并且很快就决定选用海纳医信的远程诊断会诊系统!”依托这一平台,北大人民医院不仅成功连接了多家“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中的基层医院,将医学影像诊断会诊服务带给更多的边远地区,同时在北大人民医院内部建立了医学影像共享交互及平台,以支持院内各科室的临床医生对患者影像进行更便捷的交互会诊。

  崔彤哲谈到:“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有责任为中国的医改做更多的事情。技术优势是我们在发展中一直引以为豪的,如何更好地将我们几个核心创始人多年来在国外积累的先进经验、掌握的技术运用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当中去,为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服务,是公司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合作高端保持先进性

  2011年4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海纳医信签订合作研发备忘录,决定采用海纳医信HINA MIIS作为其科研PACS系统(Research PACS),同时双方建立研究合作关系。Schwartz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决定与海纳医信合作,不仅是因为其产品的领先性,更重要的是因为海纳医信团队的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海纳医信HINA MIIS已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科研PACS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依托海纳医信的的PACS系统,一方面对哥伦比亚大学及数家合作医院的科研影像数据进行高效管理,让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专家可以随时随地对科研数据进行调阅和分析,并可以高效开展多方的病例讨论和研究。同时,双方依托该系统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医疗影像信息在临床药理验证领域的应用及进行相应的高级三维图像和计算机辅助诊断分析算法研究。

  崔彤哲介绍说:“海纳医信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PACS进入美国知名医学院的先河。这一成功案例表明,海纳医信业自主研发的PACS系统在同类产品中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国产PACS系统与国际一流厂商的竞争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合作也为海纳医信在全世界树立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保障。”

  红杉资本注资海纳医信

  2011年12月18日,海纳医信宣布,经过几个月的交流沟通,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3000万人民币注资已经正式完成。对于此次投资,崔彤哲首先介绍了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的看法,他说:“周逵对此曾经表示,投资海纳医信,是因为红杉关注到了中国医改的需求,关注信息技术在中国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红杉资本希望找到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能在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公司进行注资和长期支持。我们海纳医信恰好是个技术领先、专注产品、具备国际视野和国内客户服务经验的公司,在成立的三年多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红杉很看好我们核心管理团队。红杉也希望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能快速的成长为中国医疗影像行业的领头羊企业。”

  红杉资本是美国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于1972年创立于美国硅谷。做为早期投资者,曾成功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谷歌、雅虎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崔彤哲对于红杉资本的投资非常重视,在谈到它的重大意义时,他说:“红杉资本是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他们在高新科技以及软件企业方面投资的历史非常辉煌,能够被他们投资也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海纳医信在发展中的成功。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将,要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在资金方面有更大的保障,红杉的投资让我们在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借红杉投资的一些企业建立上下游的关系,将整体实力展现在客户的面前,带给他们更加整合的优势和体验。同时红杉资本的进入,也带给海纳医信一个品牌上的快速提升,我认为这一点尤其重要和关键。”

  1999年,崔彤哲在美国留学期间,决定辍学加入当时在硅谷刚刚成立而日后逐渐成为业界顶级PACS公司的Stentor。他作为核心开发人员,从无到有,全程参与开发了Stentor三代PACS产品iSite。凭借在美国市场的出色表现,iSite产品于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KLAS排名PACS类产品第一名,并于2005年被飞利浦以2.8亿美金并购。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

姓名:
手机号:
微信:
邮箱: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