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下载
安卓端下载 安卓端下载
ios下载 ios下载
返回顶部
全省首家“人机协同”智能办案法院来啦![智慧律师软件]
  • 发表时间:2024/7/9 9:44:14
  • 阅读量:

   “这应该是武汉最智能的法院了吧!上午庭审的体验感很好,原被告桌面均有同步触摸显示屏,语音识别转文字的功能也非常准确强大,庭审笔录电子签名和指纹确认。智慧法庭,不错!”近日,武汉一位律师体验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人机协同智慧法院新生态后,忍不住在社交软件上发帖称赞。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2022年度法官人均收、结案数均超过1000件的基层法院,“案多人少”一直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下称“东湖高新区法院”)的突出矛盾。近年来,该院立足自身、破冰突围,大力开展集约化改革。通过推动全流程无纸化改革,组建辅助事务集约化团队,研发法官工作台、智慧驾驶舱、科技法庭等应用,打造全省首家实现“人机协同”智能辅助办案模式的基层法院,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成果与执法办案全流程各环节深度融合,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改革探索正当时

  
 

  ▲庭审现场

   “就因为没能及时送达,导致我的案子一拖再拖。”这是曾经因案件迟迟没有开庭而心急如焚的当事人。

   “堆积如山的卷宗、文书,反复翻找纸质材料让人崩溃。”这是“案山卷海”里耗费了一下午仍然遍寻不着的书记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工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各自为战。比如在文书送达环节,一旦遇上当事人联系方式缺失、错误等情况,团队就要花很多功夫去处理,这些导致我们在审判以外的环节耗费了太多时间精力。”过去,东湖法庭副庭长刘燕双及院内其他审判团队都有着此类困惑。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提出,要在202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系。这为法院探索运用人机协同模式推进司法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综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智慧法院建设水平指明了方向。

   回溯历史,东湖高新区法院年收案数从2005年成立伊始的264件,上升至2022年的38964余件,30余名法官每年人均收结案数常年位居全省第一,所在光谷地区也已经成长为武汉经济活跃度最高、人口聚集度最高的地区,新型法律纠纷层出不穷。如何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升级工作方法、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法院工作提质增效是摆在司法改革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东湖高新区法院积极探索构建辅助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司法集约事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司法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审判管理效能,打造湖北省首家全流程运用人机协同模式推进司法集约化改革的基层法院。

  司法集约塑机制

  
 

  ▲科学城法庭诉服大厅

   集约化对群众来说意味着什么?先来看一组数据。

   自2023年初开展集约化改革以来,东湖高新区法院的案件排期发起时间由2022年下半年平均47.92天缩减至15.1天,每周平均有效首次开庭次数由每周46个增加至每周97个,结案周期缩短8.5天,完成结案数量为8224件。

   “以往很多时候都没办法一次性将材料准备齐全,如果去外地立案和开庭,还要带着当事人来回跑多次。现在诉讼越来越方便,不用排队就能网上立案,后面还可以网上开庭,手机查收判决,方便多了。”一名律师在诉服大厅自助立案机上提交立案材料后说。如今,当事人与经办律师可以实现一键接受司法送达、随时随地参加网上庭审质证、网上申请执行、网上缴费等,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在东湖高新区法院审管办副主任杨柳看来,以往业务部门在送达问题上经常陷入“单打独斗”的困境,正是由于缺少统一的协同应用系统。依托集约化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司法辅助人员从“综合全能”向“专人专岗”转变,让法官专注裁判,或许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2月8日,东湖高新区法院正式成立“司法辅助事务集约中心”。中心按照分工职责和处理流程设置电子送达专员、排期专员、速录员等多个岗位,每项辅助事务明确专人专职负责,使原来分头进行的各案件节点程序性事项做到集约运行,实现线上线下操作闭环,全程线上留痕可追溯。

   在文书送达上,法院采用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高效电子送达方式为主,兼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集约化送达模式,实现对司法文书送达的全方位覆盖和集中有效管理;在排期开庭上,系统平台则根据组织架构、法庭数量、法官开庭习惯、预计时长等规则,实现灵活高效的自动排期,提升法庭资源利用率。

   “依托前期开展的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模式的建设,我们对排期、协查、送达、庭审这些高度同质化的辅助事务进行了流程重塑,解决了从前审限前端程序空转耗时较长的问题,为全院30多位员额法官的审判效率按下加速键。”杨柳介绍。

  人机协同显智慧

  
 

  ▲书记员查看数智化服务平台

  
 

  ▲法官操作工作台系统

  
 

  ▲东湖高新区法院院长王道玮通过可视化驾驶舱查看全院案件情况

   9月1日下午,科学城法庭书记员曾雅琴一上班便收到,“集约化平台”显示某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被告已经签收,送达方式为电子送达,送达耗时3小时16分。该案送达任务系在案件排期后由机器人自动在系统中发起,系统自动将送达回证等材料推送至电子卷宗。随后,她专心拟写法官在法官工作台中发起的撤诉裁定书。同时,科学城法庭庭长吴国阳的法官工作台收到了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申请鉴定预警提醒,他立即联系法官助理确认相关鉴定材料,该鉴定申请系被告公司代理人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中提交了鉴定申请书,该文件被推送至电子卷宗后自动触发预警。在审管办干警杨明的电脑上,“智慧驾驶舱”里数百条数据在滚动,她点击开“生效证明填写”这一栏数据,发现了有1个法官团队数据超过系统设置的限值,遂立即电话该团队负责人,据了解该团队有书记员离职,新入职书记员对业务不熟练。审管办对该书记员发出口头提醒,并对团队负责人发出提示,要求其加强培训和管理。

   向科技要生产力的号角一旦吹响,智慧法院的建设便步履难停。

   “为了适应审判流程中各种角色的差异化需求,我们打造了数智化服务平台、法官工作台、智慧驾驶舱这三个面向不同角色的工作台,帮助推动办案质效稳步提升。”该院辅助事务集约中心负责人任玉卓介绍。

   面向司法辅助人员的“数智化服务平台”是辅助事务的质检员,采取人机协同的流水线工作模式,书记员只需专注于某一节点的工作,无须额外跟踪检查,使各项事务从人工检查向智能监管转变;

   面向法官团队的“法官工作台”则是一个“数字法官助理”,这位“智能法助”不仅能够收集分析数据自动判断办案进展,为法官发出实时提醒和超时预警,还能构建起团队的线上协作链路,任务流程的发起、进展、催办实时掌握。

   面向审判管理的“智慧驾驶舱”更像全景指挥系统,可实现办案节点操作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储存,构建起人、案、事数字画像。案件积压的数据、法官个人的办案质效分析、各项指标排名状况等数据一屏可览,为管理者全景展现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促进审判管理精准化、可视化。

   从“面对面”到向云端、用指尖,司法流程逐步迈向可检索、可追溯、可比较、可分析、可统计。

   “全流程司法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对于法院来说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当前,我们的改革尚处于探索运行阶段,仍会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实践的难题。”王道玮坦言。

    未来,东湖高新区法院将坚持司法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不断拓展优化“人机协同”应用场景,推动集约化改革解决辖区内企业与群众关注的司法诉讼服务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更便利、更快捷、更优质地满足各方需求。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

姓名:
手机号:
微信:
邮箱:
内容: